2020年7月29日,生科院潘飞燕-郭志刚教授课题组在DNA损伤修我有复方面的研究成果以“Symmetrical dimethylation of H4R3: A bridge linking DNA damage and repair upon oxidative stress "为题在线发表在Redox Biology杂志上,该杂志是氧化还原领域的最权威期刊,影响因子9.986。硕士生↙马壮、王文涛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潘飞燕副教授和郭志刚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论文链接:。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会不断遭受内源和外源因素引起的氧化压力,从而卐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ROS非特异性地攻击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其中,DNA是最主要的≡靶标,氧化的DNA如果不被及时修复,会在DNA复□ 制过程中形成错配,引起基因组的不稳定,最终导致肿瘤及某些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体发展出多条途径对氧化损伤的ΨDNA进行修复,其中碱基切除體內靈力一動修复(BER)是细胞内DNA氧化损伤◣的主要修复途径。研究BER蛋白如何响应氧化应激信号并进行有序高效的修复对于临床疾病发生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组蛋白在特定的生理情况狂戰天下下会发生№翻译后修饰,从而提▓供一种识别标志,为其他蛋白与DNA的结合产生协同或者拮抗效应,通常被认为与转录调控密切相关。生科院郭志刚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不仅参与㊣转录调控,在DNA损伤修复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氧化应◣激下,组蛋白H4尾部第三位精氨酸对称型的甲基化修饰(H4R3me2s)会显著上升,其在DNA氧化损伤修复中充当着桥梁角色:DNA氧化损伤信号通过8-oxoG/OGG1/PRMT5传递到H4R3me2s,H4R3me2s的产生有利于染色质结构的↘打开,其进一步招募修复关键蛋白FEN1来执行DNA修复功能,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该研究深入阐明Ψ 了“组蛋白密码“接收损伤信号并输出信号▽的过程,对机体千秋子等人都被這一劍如何在氧化应 你怎么知道激下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解释。
